<
    什么靖康耻,徽钦二帝被俘。他都决不能让这种事情再发生!

    【不仅仅眼光犀利,宋仁宗的胸怀也十分的宽广。大家都只知道苏轼狂放不羁,可知苏辙在他的试卷上曾经大骂宋仁宗。说皇室奢靡,內宫冗余。看得主考官欧阳修都心惊胆战。】

    在考卷上大骂皇帝?

    各朝各代的皇帝:明白了,看来苏家兄弟是一脉相承呀!

    【却没想到宋仁宗不但未治苏辙的罪,还竟然给了两兄弟这么高的评价。这不管是在前朝还是在后世,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。】

    【也正是如此,在宋仁宗时期才没有后世那些“文字狱”之类事件,才会让宋朝的文学艺术发展出现井喷之态。】

    【而宋朝六大家中其余几人,更是一个比一个的充满话题性。】

    【首先是欧阳修。欧阳修此人小时家贫,练字的纸都没有,看书都是借着看。靠他母亲用苇杆在沙地上教他写字。有一个成语“画荻教子”就是说的他们母子。】

    【但是后来,宋朝六大家中的其余五人,却都是他的门生。乃是当时的文坛领袖,北宋文坛一哥。】

    宋朝六大家,五人都是他门生?

    此人选才任能的本事,别说是在宋朝了,哪怕是在有科举以来的各个朝代,都是首屈一指的。

    各位帝王看着“欧阳修”这几个字眼睛都快绿了。

    帝王们最缺的是什么,正是人才呀。

    人才最怕什么?最怕的就是明珠蒙尘。

    若是能有这样一个慧眼识珠的伯乐,此人的存在,简直比人才本身还可贵!

    若是因此列入六大家之一,倒也算是勉强够格。

    【在他还没有考中进士的时候,就已经名声在外。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,直接杀入殿试。】

    【那时的他少年得志,自然也张狂了些,觉得自己一定能中状元。于是在殿试之前,竟然提前做了一身状元袍。就等着中了状元跨马游街的时候穿。】

    众帝王:连中三元!若是无意外,定然是状元郎了!

    【而在宋仁宗亲自主持的殿试中,他果然是才思敏捷,舌粲莲花。水平明显压了其他学子一头。】

    【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,殿试的成绩下来,他竟然只得了十四名。】

    众帝王:

    啥啥啥,十四名?

    连中三元的大才子,最终在殿试上只得了十四名?

    是这个才子水份太大,还是他说得罪了什么人,难道是皇帝?

    不是说这个宋仁宗心胸宽阔吗?

    这是给穿小鞋了?

    【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,更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失误在何处。】

    各位面宋仁宗前的帝王:要我我也不理解。

    【不过,虽然没中状元,欧阳修也领受了官职,做了一个京官。】

    【只是,殿试上发生的事,却让他终于开始审视自己。从那以后,他不管是为官还是做人,抑或是文风,都趋向于朴实无华的务实风格。】

    【若干年后,仁宗早已薨逝,到了神宗之时,当时欧阳修才知道当初那场殿试的真相。】

    众帝王纷纷竖起了耳朵。

    【原来,当时那场殿试中,欧阳修才华出众,艳压群生,本来是当之无愧的状元。但是宋仁宗却因为他太过张狂,觉得还需要历练。这才没将他点成状元。】

    【而也正是这番磨砺,让宋朝历史上虽然少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状元郎,却多了一个流芳百世的文坛伯乐。】

    少了一个状元郎,却多了一个伯乐?

    各朝帝王均是一愣。

    从对这个欧阳修的严格,到后来对苏辙的宽容。这位宋仁宗还真是一个公而无私之人呀!

    没有自己的喜恶,一切都靠守正之心对待朝堂中的任何人和事。实在是一名当皇帝当得已经“忘我”的好皇帝。

    众帝王不由感慨:人人都想得到伯乐,可又有几人是能发现伯乐的伯乐?欧阳修好找,可宋仁宗却不好做呀!

    就在这时,却见视频上方飘来弹幕:

    【@十全老人涂鸦怪:宋仁宗才是世上第一伯乐。在此期间,还出现了范仲淹、包拯、韩琦、文彦博、司马光等名臣大家也是出自此时期。实在是历代帝王之楷模!】

    看来这位“涂鸦怪”还真是宋仁宗的真粉呀,只要是夸赞宋仁宗的内容,都有他出来打卡点赞。

    雷小萌给他点了个赞,还没有回复,却见空中又飘来一条弹幕。

    【@爱换马甲的抗狼兄:涂鸦兄谬赞,朕愧不敢当!】

    啊,这个抗狼兄难道就是扮演的宋仁宗赵祯?

    “抗狼”这两个字,倒是能看出终宋仁宗一生的“忍辱负重”啊!

    外要缓解北方侵袭,内要抵挡住大臣们的劝谏。还要担负起从他那个不靠谱的老爹手中接下的大宋江山。

    真的是不容易呀!

    想到这里,雷小萌回道:

    【陛下谦虚了,同您父亲比起来,您可比他更有资格封禅泰山。不过可惜,自他封禅以后,这种政治活动就在帝王们的重大活动中终结了。我估计泰山应该恨死你父皇了!】

    毕竟,对一个终结了“泰山封禅”这种众帝王都向往的重要活动的人来说,能把大宋江山安安稳稳交给后代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秦朝。

    终结了泰山封禅?